時間:2022-12-01 20:15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航空
|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張馨元 報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1958年剛剛成立的中國民用航空赤峰站,在歷史的車輪中開始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印記。如今六十四載風云翻卷而過,滄桑巨變映現無數輝煌,歷歷在目的是一代人的風雨兼程,心中不滅的是一代人的歲月崢嶸。有道是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今天,要跟大家講述的不只是我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述的是一代代奉獻在“人民航空為人民”第一線的赤峰民航人們,是一代代綻放在赤峰機場發(fā)展事業(yè)上的前行者們的故事,講述的是正乘著時代的東風迎風奮起的赤峰機場的故事,是你我在潮頭登高望遠,且看無限風光的故事。 2021是我參加工作來到赤峰機場的第五個年頭,又正值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作為機場公司黨群助理的我接到了集團公司黨群工作部安排各成員機場拍攝《光榮在黨五十年》視頻的任務。起初,我并沒有覺得這會是一次多難忘的經歷,也沒有想到會是讓我在面對今后工作中埋下艱苦奮斗信念種子的一次任務。當我第一次看見略顯斑駁的墻壁,第一次看見滿是枯藤的墻角,樓牌上的“民航樓”三個字讓我內心不禁升起一絲激動與熾熱,那時我才明白我看到的是赤峰民航輝煌歷史中的沉淀。走上有著兒時回憶的步梯樓,我見到了我今天的采訪對象,時任赤峰民航站經營科科長的李富老爺子,在這名老黨員、老前輩的口述中向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的艱苦歲月。 早在民航站時期,機場的保障條件非常簡陋,飛機起降使用的是簡易夯土跑道,也沒有助航燈光,每當有飛機降落時,全站人員就要全部出動,要提前沿跑道兩側擺好馬燈,方便飛機降落。最重要的是,當時全站上下只有17個人?梢韵胂螅菚r的航班保障任務有多艱難。每當有過夜飛機保障人員立刻轉變身份,搖身變成航空器監(jiān)護員,整夜輪流執(zhí)行監(jiān)護工作,直到航班載客起飛,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裹上再厚的衣服也抵擋不住刺骨的冷風,保障結束后圍在火爐旁好久才能緩和。除了一線保障人員,民航站行政人員也不遑多讓,在有航班保障任務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的赤峰民航站坐落在赤峰西郊,當地村民為了出行方便,經常橫穿跑道抄近路往來市區(qū)。每當飛機起飛降落前,行政人員就化身交通指揮員提前到跑道兩端攔住過路的村民,封閉公路,維持現場秩序,有的村民不聽勸阻,為此工作人員常常因此喊破了嗓子。不僅如此,民航站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也相當艱苦,住的是土坯房,航站職工甚至在自家院子種植蔬菜保障生活。雖然生活工作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滿懷激情地想把民航站這個集體搞好。能加入黨組織是他們畢生的榮耀和追求,都拼命地爭取入黨的機會,誰要是先入了黨,那就是最有出息的人了。采訪快結束的時候,老爺子時而望向窗外,時而低頭不語,老爺子看著我說:“時代不同了,現在你們享受的都是最好的東西,條件比我們那個年代好了不知道多少啊,我那時候就想著有一天能中獎了掙個一百萬,我先捐給民航站!”當我走出民航樓,看見街道上奔流不息的車水馬龍,當初抬頭看向廣闊無垠的天空,這時的我忽然明白了,是啊,他講述的是他過往的青春,是他們那一代人心中永恒的信念,講述的是中國民用航空赤峰站的燦爛春秋。 2017年是我入職的第一年,那時的我還未褪去在學堂的稚嫩,可能與大多數人一樣還沒能那么快融入赤峰機場這個集體,大都是對民航業(yè)的好奇和對未來工作的憧憬罷了。這一年正值赤峰機場高速發(fā)展的時期,那時正參與一線消防監(jiān)護工作的我每天平均要保障二十班以上的航班,雖然疲憊,但也算過得充實。時常與都是剛剛進入機場工作的同事們,說說笑笑,暢談人生的理想與未來,也算人生一幸事,身邊的同學、親戚偶爾也會因此送上幾句對我工作的羨慕。但那時的我還只是認為這只是一份工作罷了,并沒有那么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入職兩個月后,我開始負責隊里的新聞宣傳工作,無意間一篇名為《赤峰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的通訊稿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是在那時候我真正去了解了這個麒麟山下的赤峰機場,真正了解了那個發(fā)生在錫伯河畔,那個玉龍飛天破百萬的傳奇故事。 2016年,赤峰機場經過58年的風雨歷程,終于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這樣絢麗成績的背后,是無數赤峰民航人不斷辛勤努力付出換來的結果。自2008年轉場到2016年旅客突破百萬短短8年時間,赤峰機場各類保障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經歷了一次次華麗的轉身。當時,新航站樓設計旅客吞吐量僅為27萬人次,而赤峰機場在轉場后的第三年旅客吞吐量就達到了設計容量。在隨后的幾年里,赤峰機場保障壓力不斷增加,2012年39.5萬人次,2013年66萬人次,2014現88萬人次,2015年98.7萬人次,直到2016年突破100萬人次,機場進入超飽和運行的狀態(tài)。 雖然頂著飽和運行的壓力,但機場公司上下一心,仍然在做好旅客服務工作上下足了功夫。機場公司立足"真情服務",深入開展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制定了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出臺了服務管理規(guī)范,面向社會公布了服務承諾。聯(lián)合各駐場單位成立了旅客服務促進委員會,搭建了航班保障、服務旅客的有效平臺。持續(xù)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整治工作,通過優(yōu)化保障流程、提高信息通報效率,提升航班延誤處置水平。完善了服務設施,增加了候機樓蒙語廣播、蒙語標識…………一系列舉措,有效提升了機場的服務品質。配合集團公司落地呼赤快線,使呼赤之間航班平均每天達8-10班,積極引進多家航空公司,采取競爭機制,使機票價格日趨平民化,顛覆了赤峰市民的傳統(tǒng)出行方式。"高頻次、多機型、低票價、多時段"的"呼赤支線快線"方便了廣大旅客的出行,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安全、便捷、經濟的航空服務?吹竭@里的我,不禁感嘆赤峰機場的飛速發(fā)展,五十八載時光,如白駒過隙;赝哌^的奮斗歷程,赤峰機場公司一路披荊斬棘、矢志不渝。從2007年旅客吞吐量5萬人次,直到2016年一舉突破100萬人次,一連串跳躍的數字,印證著前進路上閃光的足跡。發(fā)展初心不改,百萬空港夢圓。這是幾代赤峰民航人艱苦奮斗、奮勇拼搏的結果,更是民航上級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風雨一甲子,彈指譜新篇,剛剛入職第一年的我心底不由升起了強烈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正因為我置身其中,也因為機場未來的精彩我正參與其中。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時間轉眼來到了我入職的第五個年頭,這時的我對這份民航事業(yè)滿懷激情,內心滿是對時代的憧憬。轉眼間,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赤峰機場再一次迎來了發(fā)展的契機,這是我親眼見證赤峰民航歷史的重要事件,經過近三年的建設,赤峰機場改擴建工程終于順利完工。為確保安全、順利、有序轉場,赤峰機場上下同心,精銳盡出,誓要打贏這場關鍵戰(zhàn)役。機場公司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領導班子成員兼任各工作組組長,全面領導轉場工作。為了完善轉場方案,機場公司組織召開數十次交流研討會,把工作的著眼點在于轉場后航班生產的安全平穩(wěn)運行,機場公司先后組織完成了各類業(yè)務培訓數百人次,3次綜合模擬演練和數十次專項演練。機場公司領導和各專業(yè)組成員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航站樓,從小到為參加演練的每一組旅客設計制作流程與行程單,大到轉場工作方案的制定、新航站樓轉場演練、啟用的組織,候機樓內的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在一次次的現場勘查和模擬演練中,赤峰機場轉場方案經過數十次修改,終于在轉場前一周完成了最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