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8-31 10:29來源:中國航空網(wǎng) 作者:李忠糧
|
很快,第40、第462和第468轟炸大隊也抵達了新津、邛崍和彭山機場。此后,他們又不斷往返于中印之間,將戰(zhàn)備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基地。據(jù)統(tǒng)計,從1944年4月至1945年2月,美軍通過“駝峰航線”空運到B-29前方基地的戰(zhàn)備物資達31732噸,相當于此前3年內,美國對華空運物資的總數(shù)。 6月15日下午,75架B-29從新津、廣漢等4個機場飛向日本。其間,因機械故障,有3架起飛時墜毀,9架中途返航,其余63架飛機于23時38分抵達目標上空,對位于日本九洲的八幡鋼鐵工業(yè)中心進行了首次轟炸。 《紐約時報》記者,F(xiàn)·迪爾曼·杜丁,參與了這次空襲日本的任務。他在返航途中完成的《B-29的空中傳奇》,于16日登上了各大媒體頭版位置。文章稱,這是繼杜立特轟炸日本本土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的又一個偉大勝利。 而第20航空兵首任司令,肯尼斯·B·烏爾夫少將,面對記者的采訪則說,沒有中國人民用手創(chuàng)造的奇跡,就不會有這次偉大的勝利。《圣路易郵報》在編者按中寫到:我們感激中國和43萬四川人民,完成了保障B-29起降的重要工程。中國這樣龐大的人力征調,是2000年前建筑萬里長城以來,規(guī)?涨暗囊淮。 第一輪對日轟炸的成功,讓阿諾德堅定了自己對戰(zhàn)爭的預測,他要求烏爾夫進一步加大對日轟炸力度。但此時,因成都基地的戰(zhàn)略物資業(yè)已告罄,再加之B-29損失后的補充問題、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等亟待解決,烏爾夫調整了作戰(zhàn)計劃。對此,華盛頓十分不滿,并于7月4日,將烏爾夫調回美國聽候發(fā)落,他的職務由其副官桑德斯準將暫時兼任。 7月至8月,在桑德斯的指揮下,58轟炸聯(lián)隊在繼續(xù)對日轟炸的同時,也對日本在華重要目標進行了大轟炸。如,設在沈陽的“滿洲飛機制造株式會社”,是一家擁有4500臺機器、年產(chǎn)大型飛機70-80架的大型工廠,工人一度達50000人。7月29日被轟炸后,該廠不得不停止生產(chǎn),對工人和設備進行大規(guī)模疏散、搬遷。 8月29日,年僅38歲的柯蒂斯·E·李梅少將,出任陸軍第20航空兵司令。上任伊始他在增加任務頻率、加強機組訓練的同時,引入十二機盒形編隊和領隊機組概念,并將每個大隊下轄4個中隊的編制,整合為3個。此外,李梅還根據(jù)日本的建筑特點,開始大量使用燃燒彈對日進行轟炸。也正是因為此舉,B-29獲得了“地獄火鳥”的新綽號。 B-29震懾了日本朝野。為此,日軍甚至不顧吃緊的太平洋戰(zhàn)事,急調駐新幾內亞群島的空軍增援。到7月9日,日軍集結了可對B-29機場群發(fā)起攻擊的轟炸機107架。 9月26日夜,43架日機再次分批從運城、漢口、荊門機場飛往四川。但因入川后,受到中美戰(zhàn)機強力阻擊,最終僅9架日機抵達廣漢、新津和彭山。其中,3架竄入廣漢的日本轟炸機,因當?shù)剀娒裨诿勺雨虄砂饵c亮的電燈,而誤認為已到機場上空,將炸彈投向了河中。 由于收效甚微,再加之日本軍需供給系統(tǒng)遭到駐華B-29的沉重打擊,可用戰(zhàn)機已經(jīng)捉襟見肘,到了11月初,日軍轟炸B-29機場群的計劃,只得草草收場。 守望正在消失的記憶 毫無疑問,戰(zhàn)爭,從來就是在“劍與火”籠罩下進行的搏殺,但需要面對龍血玄黃,赤地千里的也絕不只是軍人。這既是戰(zhàn)爭的殘酷,也是我們必須記取的歷史。 資料顯示:20航空兵司令部第58轟炸聯(lián)隊在中國執(zhí)行“馬特豪恩”計劃49次,起飛B-29飛機3058架次,投下有效高爆炸和燃燒彈12157噸,損失飛機147架。其中,6月15日,42-6261號機,在駝峰航線失事,機組11人陣亡;6月16日,42-6220號機,返回廣漢基地時,因發(fā)動機故障迫降失敗,機組11人陣亡,地面5死11傷,毀民房7間;6月19日,42-6326號機,在新津著陸失敗,機場內9位中國民工死亡,機組安全。 頻繁發(fā)生的事故,使不少美國軍人付出了生命,也讓許多中國百姓遭遇了家毀人亡的悲慘命運。但即便如此,駐廣漢、新津等地的美國軍人,透過中國百姓的博大胸懷,依然能感受到不屈的民族精神之美。 多爾西上尉,是當年駐廣漢的美軍飛行員。在沒有作戰(zhàn)任務時,他會開著吉普車到周邊走走看看,并把自己的感受、見聞分享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在給母親的信中,多爾西講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行走在陌生的城市、農村,我們常常引來友善、好奇的百姓圍觀;一些學生模樣的孩子,會用‘OK’不斷招呼我們,而我們也會用‘你好’這句簡單的中文回應,有時候還會把一些口香糖分送給可愛的中國孩子。” 戰(zhàn)爭帶來的災難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當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短暫的;痖g隙,世界便立即回歸了寧靜,友善、和諧,如雨露陽光滋養(yǎng)、撫慰著那些處于驚濤駭浪之中,隨時隨地都可能會被吞噬的生命,并讓那些直接面對戰(zhàn)爭的人們暫時忘卻了恐懼。 新津、廣漢等機場,因戰(zhàn)爭而建,也曾因戰(zhàn)爭而成為政治關注的焦點:1944年6月22日,在華訪問的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專程赴新津慰問駐華美軍官兵。期間,他面對中外記者還以《中國民主的前途》為題發(fā)表演講,并一針見血地指出,“國民政府是一個由地主、軍閥和銀行家支持的落后政府,沒有治理戰(zhàn)后中國的智慧和政治力量。”11月,羅斯福根據(jù)他撰寫的訪華報告斷言:“國民政府尚在十七世紀,要出面擔當二十世紀的任務,必定力不能及。”華萊士的態(tài)度,為打破國民黨對中共的封鎖,改善中共外交處境,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945年1月15日,58轟炸聯(lián)隊執(zhí)行了最后一次從新津、廣漢等機場起飛轟炸日本的任務后,于2月離開中國,從印度飛往馬里亞納群島。 至此,作為B-29的前方基地,新津、廣漢等機場,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956年,經(jīng)周恩來總理批準,中國空軍將新津、廣漢、遂寧、彭山和鳳凰山等機場,移交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用于培養(yǎng)民航飛行員。沐浴著新中國的春風,這些具有光榮歷史的機場又開啟了新的航程。1965年,因國家戰(zhàn)略調整,學校先后將鳳凰山、彭山等機場移交空軍,并新接收了綿陽機場,中飛院今天的川內訓練布局也由此形成。 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消散,歷史的塵埃也已落定。但作為中華兒女在反抗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捍衛(wèi)自由獨立的正義戰(zhàn)爭中,四川百姓不畏艱難險阻,以肩挑背扛、用椎輪運輸、靠人驅石碾,創(chuàng)造出的機場建設奇跡,展示的民族大義,卻是永不熄滅的精神之火! 站在這片曾托舉起民族尊嚴的熱土,銘記這段震古爍今的歷史,只要我們守住深深的敬意和回憶,就能守住希望、守住幸福,守住并開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