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19:42來源:民用航空網 作者:航空
|
這就是故事的起點:極好的產品創(chuàng)意、成型的產品樣態(tài),幫他吸引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加入,進而打磨出更成熟的產品形態(tài)、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并最終獲得了母公司航信集團的注目、準許其內部創(chuàng)業(yè),直至成立集團子公司中航信移動科技。這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今天,以航旅縱橫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To C)依然是中航信移動科技的兩大支柱業(yè)務之一。公司依然在延續(xù)當初做對的事,即滿足用戶痛點、創(chuàng)造好的用戶體驗。不過,如今民航用戶想要的不僅是出行的高效、便捷,還有出行的娛樂、愉悅。 在高效、便捷方面,在用電子登機牌取代了紙質登機牌后,航旅縱橫還想用電子證件取代實體證件。其首創(chuàng)「電子證照」系統(tǒng),即運用人臉識別、活體檢測、數據加密等技術,通過機器就能識別用戶身份,而無需身份證。 在娛樂、愉悅方面,航旅縱橫也有很多嘗試。如「航線圖」功能,它把用戶的歷史飛行軌跡堆疊呈現,形成了直觀的視覺沖擊,能重現用戶的飛行回憶、激發(fā)用戶的社交展示欲;又如「AR 拍飛機」功能,用戶只要用攝像頭對著天空拍攝,便可顯示出附近正在飛行的航班;又如「航班雷達」功能,只要調整地圖,就能看到屏幕內所有的飛機及其飛行動態(tài)。今年,航旅縱橫還首次嘗試「數字藏品」,推出了「福虎添翼」、「中國首款隱身戰(zhàn)機」、「馮如一號」、「開國大典空中衛(wèi)士」四款藏品,讓消費者感受到了飛行文化和區(qū)塊鏈技術的結合。 開國大典空中衛(wèi)士數字藏品 | 來源:航旅縱橫 未來,除了航旅縱橫外,中航信移動科技在消費互聯網(To C)的設想還包括:打造一個連接航空公司、機場等全行業(yè)資源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這能讓民航用戶的出行體驗再上一個臺階。比如,現在民航業(yè)在跨航司通程中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未來有可能得以改變。 而以航旅縱橫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To C)對中航信移動科技最大的意義在于,它給了中航信移動科技一個切入產業(yè)互聯網(To B)的最佳入口——通過對 C 端用戶需求的敏感把握,公司積累了數字化的認知理解和實踐經驗,從而可以直接面向民航產業(yè)做輸出和升級,實現從線上 app 到數字化改造民航行業(yè)的過程——這有點像今天互聯網世界奉行的 C2M 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制造),即需求側反哺供給側,這能從根本上提升整個民航產業(yè)的效率,也能構筑屬于公司的獨特護城河。 通俗點說,它指公司先驗證了 C 端需求的合理性、科學性、并做出了最佳的實踐方案,再去影響產業(yè) B 端客戶。比如,公司面向 C 端做的電子登機牌功能,很快就被行業(yè)主管部門看中了,推廣到全行業(yè)。它后來演變成 To B 業(yè)務「無紙化便捷通關」,目前已在全國 200 多家機場落地;又如看到了 C 端的電子證照需求后,公司隨即推出了 To B 業(yè)務「電子證照系統(tǒng)」。 用 To C 的業(yè)務反過來影響 To B 業(yè)務,能夠讓中航信移動科技更好地掌握 To B 業(yè)務的主動權——一直以來,To B 業(yè)務最大的痛點在于,需求永遠來自于 B 端客戶,公司只能承接和滿足需求。但客戶往往難以滿意,或者即便滿意、也難以超越預期。公司因此陷入「被客戶牽著走」的被動狀態(tài)——而中航信移動科技則大概率能夠避免這個問題。 02 推動產業(yè)的基礎: 突破科技與人才關 在消費互聯網(To C)鼎盛之時,薄滿輝就已經提前看到了產業(yè)互聯網(To B)的未來:和其他實體行業(yè)一樣,民航業(yè)最終也將會被互聯網重塑。而中航信移動科技只有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才能獲得長足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產業(yè)互聯網是必走之路。他定下目標,中航信移動科技要成為民航業(y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助推其未來三、四十年的發(fā)展。而真正改造產業(yè)的基礎是,為其注入新的基因,包括新的技術、新的人才。 最艱難的一段旅程開啟了。因為無論是研發(fā)前沿技術、還是吸引科技人才,都是極其資金密集型的工作——在公司成立的 2014 年,正值大眾創(chuàng)業(yè)、資本手頭最富裕的時期,項目幾乎「靠 PPT 就能融錢」,AI 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云從)也在這段時期相繼成立,每輪融資能攬獲千萬級美元——而出身體制的中航信移動科技,最大的掣肘就在于資本。體制內企業(yè)對資本的調用相當嚴格、謹慎,事實上中航信移動科技能調用的不過是千萬元的注冊資本,不足競品一輪融資的零頭。 因為「彈藥」極其有限,所以技術方向的布局一定要有所取舍、聚焦在最重要的方向上。且該技術方向一定要可以跑通,保證「彈無虛發(fā)」。 首先在技術的選擇上,應該先做對行業(yè)數字化具有支撐作用的底層技術——它意味著大規(guī)模應用的可能,即能夠支撐跨客戶、跨場景,實現技術的規(guī)模效應、最終降低研發(fā)的邊際成本。比如人臉識別、語義識別技術,它是數字化不可或缺的技術,一旦攻克,就可以橫跨民航業(yè)多個不同場景、甚至橫跨不同行業(yè)。又比如區(qū)塊鏈,也是通用型的底層技術。這意味著它們最終可以廣泛應用、成本也低。 其次,判斷技術能否做成,要看三個核心要素:算力及工程能力、算法和數據。 關于硬件算力,中航信移動科技并不缺,軟件工程方面團隊具有很強實戰(zhàn)駕馭能力,是優(yōu)勢。 |